媒体报道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福建日报】“海洋诗学”见证“海上丝路”

发布日期:2023-11-15    作者:     来源:     点击:

近日,“‘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学艺术书写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此次研讨会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旨在探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展现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概况、增强福建文学研究的海洋意识。来自福建社科院、省文联及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与海洋、“海丝”以及海外华文文学主旨相关的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以“海洋诗学”见证“海上丝路”,为“海丝”的书写和传播贡献新思路。

◆中华文化和海外文化互通融合

早在汉代,中国与海外的交往就开始了。“但大量的华人走向海外或移居海外,则要到19世纪中叶。因此,学界将19世纪中叶视为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点。”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袁勇麟介绍,“目前所发现的这一时期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文本是1849年福建人林鍼所撰的《西海纪游草》,记载其1847年春受美国花旗银行之聘,赴美一年多教习华文的游历与见闻。”“回顾百年来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我们了解了华人流离迁移的海外移民史,更从中读到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史、心灵史。我们应该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探寻华文文学的价值内涵,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

历史上随着“海上丝路”的延展,华人作家与华文文学在文化互通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戴冠青说:“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缘故,菲律宾华文文学作家多数是从中国闽南地区走出去的,深受闽南文化影响。一方面,他们常常用闽南文化视角观照异域生活,使其华文写作透露出鲜明的闽南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远离故国家园的离散心境,又促使他们通过写作向同胞和亲人传递自己的心声和诉求,表现出对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故土文化的不懈追寻与执着坚守。”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江少英指出,“文莱华文诗歌是世界华文文学的一部分,既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使文莱华文诗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在开放多元的文化意识中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链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311/14/content_31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