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2025中国—东盟青少年人文交流营在我校开营

发布日期:2025-11-18    作者:     来源:     点击:

11月15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我校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青少年人文交流营”正式启动。本次交流营由文化与法律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青年齐聚侨乡融城,共同开启跨文化体验之旅。

以武会友

在开营仪式上,副校长姜兴山向远道而来的东盟各国青年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他们在与中国青年的互动交流中,体验武术精神,感知中华文化,增进理解友谊。

来自印尼的营员Jihan与Badri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向往。Badri用流利中文说:“武术的动作很快,但它让我们慢慢理解彼此。”真挚的语言传递出青年交流的意义,也成为现场令人动容的瞬间。

营员们还走进校园,在宝琛图书馆,营员们通过馆藏典籍与专题展板,从文字与历史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内涵,理解“文武合一”的思想。

以文聚友

在“生活汉语情景剧场”活动中,营员们在真实的购物场景中,用中文交流询价、寻找商品,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生活所用。极具现场感的生活场景、互动表达,成为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营员们开展了“探南岛语族文脉·赏平潭非遗风采”主题文化体验活动。置身南岛语族文化博物馆,营员们沿着“溯源海上丝路”的展陈脉络,深入了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源远流长的文明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对区域文化共同体的理解与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操,让营员们在攻与守的节奏转换中,真切体会到“武术是一种跨越语言的文化对话”。在贝雕工坊,营员们在省级非遗传承人詹胜的指导下开启传统贝雕工艺的创作体验,感悟匠心精神与文化传承。

在后续行程中,交流营还将前往福清南少林寺寻源问禅,研习长拳与舞龙舞狮技艺,并与我校学子展开青年对话。通过武术教学、文化体验与心灵对话的多元融合,营员们将在招式起落间感知中华武学的深厚底蕴,在言语交汇中读懂八闽大地的开放与包容。(文化与法律学院(海外教育学院))